利用天敵昆蟲防控農業害蟲是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的生物防治技術,且我國已有成功應用實踐,比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甘蔗螟等。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約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水稻在保障糧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生產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但水稻害蟲種類多、危害重、損失大,常年可造成減產15%~30%,研發綠色防控措施,保障主糧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針對我國水稻害蟲綠色防控技術不足的重大產業問題,浙江大學陳學新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歷時30余年的科研攻關,對我國水稻害蟲及其天敵資源以及優勢天敵的生物學特性、人工繁育、田間保護和高效利用等新技術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天敵昆蟲控制水稻重大害蟲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3年3月5日,我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研究員、周衛研究員領銜的專家組對該成果進行了現場會議評價。評價會上,與會專家認真聽取匯報、審閱相關評價文件資料。經質詢與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明確了我國稻田害蟲的種類和天敵的種類及互作關系,攻克了多種重要天敵的人工擴繁技術,研發了天敵儲蓄植物利用技術,創建了分別適合不同水稻種植區的害蟲生態防控技術體系,并在多個水稻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我國水稻產業安全綠色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農業綠色發展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我會作為科技部首批認定并授權專業從事科技成果評價的第三方機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決策部署,堅持正確評價導向,面向農業科教企等單位,圍繞科研項目指南編制、立項評審、過程管理、項目驗收、績效評價,以及農業科技成果評審獎勵、定價交易和轉化推廣等開展評價評估服務,引導科技創新支撐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